螺旋溜槽用于處理赤鐵礦的磁浮流程
螺旋溜槽無論是在弱磁-分級重選或弱磁-強磁-分級重選流程中,都起到及早回收單體分離鐵礦物、保證最終精礦品位和整個流程金屬回收率的作用。
1979年,在大量試驗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弓長嶺選,一處理-礦區貧赤鐵礦的二選車間進行了技術改造,變原來重選作業的全離心機流程為螺旋溜槽與離心機分別處理粗、細粒級的分選流程。經三段弱磁和兩段細篩分離出磁鐵精礦后的中礦,用旋流器分級,旋流器溢流即細粒級產品給入離心機處理;旋流器沉砂即粗粒級產品采用兩段螺旋溜槽分選。考查表明:盡管弓長嶺嶺東礦高山采區礦體形態復雜、分布零亂,且礦石受復雜地混合巖化熱液氧化作用,氧化程度極不均勻,河沙烘干機互相過渡,磁鐵礦與赤鐵礦的比例波動在1:5.3到1:0.32之間,造成了入選礦石的性質極不穩定,但螺旋溜槽對不同類型的礦石有較大的適應性。
1986年,弓長嶺選廠二車間有進行了第二次技術改造,在弱磁-分級重選流程中引如2了強磁凱,形成階段磨礦-弱磁-強磁-分繆-重選流程。其中先期進行改造和工業試驗的7號、8號系統流程見圖3。與改造前流程相比,其特點是弱磁只作為強磁的準備作業,而不再獲取最終精礦。經旋流器和細篩分級后的粒級范圍較窄的粗粒產品,經一段螺旋溜槽選別即可分選出占產率約20%,品位在65%以上的最終精礦,而離心所得之精礦,產率僅為11%左右,品位在63%以上。可見在新流程中,螺旋溜槽已成為獲取高品位精礦的主要作業。
把螺旋溜槽應用與磁-浮流程,構成階段磨礦的重-磁-浮聯合流程,是處理鞍山式貧赤鐵礦的成功嘗試。螺旋溜槽的作用是在一段磨礦之后,先期分選出產率為15~20%、含鐵品位為65~67%的粗粒最終精礦C并通過一段粗選、一段精選和一段掃選的三段螺旋溜槽選別,分選出產率近50%的中礦進入再磨流程,從而大為減少二次磨機的入磨礦量。全流程還通過弱磁機選出產率約5~10%的最終精礦,通過中磁機和強磁機舍棄產率約50~55%的尾礦,使浮選作業的入選礦量只為原礦量的20%左右,簡化了選別流程,降低了浮選藥劑消耗和生產成本。
在處理齊大山赤鐵礦的聯合流程中,螺旋溜槽重選已成為保證最終精礦品位的主要作業,并構成重-磁-浮、磁-重-浮等許多流程,且螺旋溜槽使用的段數和配置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有的試驗流程在弱磁之后,用兩段螺旋溜槽處理弱磁精礦,得到產率7.29%、品位65.32%的最終精礦,蒸汽式烘干機弱磁選尾礦經旋流器脫泥后,用一段粗選,一段精選和一段掃選的三段螺旋溜槽處理,得到產率為6.90%、品位65.69%的最終精礦,并舍棄產率24.43%、品位6.69%的最終尾礦。剩下的產率為50.17%、品位為31.05%的各段螺旋溜槽選別所得之中礦,進行再磨和弱磁-強磁-浮選,最終全流程可以達到精礦品位65.50%、回收率80.00%的較佳選別指標。
總之,螺旋溜槽在處理弱磁性鐵礦的各種聯合流程中,都能對嵌布粒度不均的礦石中0.25~0.03mm級別的礦石,進行較好的分選和回收,既能獲得品位較高的合格精礦;又能舍棄品位較低的合格尾礦,從而改善整個流程的分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