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浮選工藝應用現狀及未來展望
我國鐵礦石資源儲量大,品質差,鐵礦石選礦在提高鋼鐵行業市場競爭力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選礦行業技術經濟指標不高。為此,早在“七五”期間,國家就以儲量高達6R億t的全國最大的紅鐵礦鐵礦山-齊大山鐵礦生產的鐵礦石為研究對象,下達了“齊大山鐵礦合理選礦工藝的研究”項目,要求工藝流程試驗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鄂式破碎機廠家鐵精礦品位達65%,回收率80%以上。長沙礦冶研究院、鞍鋼集團鞍山礦業公司研究所和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單位經過通力合作,于1984年1月至1987年5月間完成了多個工藝流程的論證立項,實驗室研究、擴大連續試驗研究;于1987年6月至1990年12月間完成了優化后的3個工藝流程的工業試驗(包括工藝流程試驗、驗證考核試驗、精礦脫水過濾試驗、回水利用試驗)等項工作。在這些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最終選定“連續磨礦、弱磁-強磁-陰離子反浮選”工藝流程為新建的鞍鋼齊大山鐵礦選礦分廠的工藝流程。
從1998年3月該廠開始運行至.2002年底,選礦技術指標不斷提高。至2002年底,在原礦品位為29.69%的情況下,取得了鐵精礦品位66.80%,尾礦品位7.47%,回收率84.28%的較為理想的年平均指標,每年可產生4億元以上的經濟效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受鞍鋼齊大山鐵礦選礦分廠采用“連續磨礦、弱磁-強磁-陰離子反浮選”洗沙設備工藝流程后較為理想的選別指標的影響,從1998年開始,一場以通過該工藝流程的核心工藝“磁選-陰離子反浮選”選別工藝提高選礦指標的研究工作,在全國紅鐵礦選礦廠和磁鐵礦選礦廠全面展開。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2000年開始在一些選礦廠進行技術改造,使以齊大山選礦廠為代表的紅鐵礦選礦廠和以尖山鐵礦選礦分廠為代表的磁鐵礦選礦廠在選礦技術指標取得較大的提高的同時,產生了巨大的效益,在國內選礦行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在介紹以“磁選-陰離子反浮選”選別工藝為核心的相關工藝流程的研究過程的基礎上,分析好“磁選-陰離子反浮選”選別工藝的特點,并對下一步如何使“磁選-陰離子反浮選”選別工藝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出意見,對進一步發揮“磁選-陰離子反浮選”選別工藝的作用,推動我國選礦技術進步,必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