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腐蝕的危害與腐蝕的分類
金屬在環境的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壞或變質稱為金屬的腐蝕。這里所說的環境是指與金屬相接觸的物質, 例如大氣、 土壤、 水、 生產用的原料、 材料及其產品等。金屬的腐蝕主要是由于這些物質與金屬發生化學或電化學作用引起的。金屬發生化學或電化學變化使金屬單質變成了化合物, 生成了與原有金屬的組成和性質全然不同的另一種物質, 尤如木材燒成了炭或二氧化碳一樣。
腐蝕造成資源浪費、 事故發生、 國民經濟受損等, 危害性大。據統計, 水泥窯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金屬由于腐蝕而在使用中報廢。由此可見, 冶煉所得的金屬中大約有九分之一或10% 左右, 將由于腐蝕而無可挽回地損失掉。腐蝕給各國的國民經濟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但長期以來, 人們對此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從表 可知, 腐蝕所造成的直接的國民經濟損失竟占國民生產總值1-4% 之多。
腐蝕的分類,金屬腐蝕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根據腐蝕過程的不同分類為:
(1 ) 化學腐蝕 化學腐蝕是金屬與環境介質直接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的損壞, 在腐蝕的過程中沒有電流生成。引起化學腐蝕的介質不能導電。
(2 ) 電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是金屬在介質中由于發生電化學作用而引起的損壞, 在腐蝕的過程中有電流產生。引起電化學腐蝕的介質都能使電流通過。金屬的腐蝕大多屬于電化學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