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腐蝕受到的損傷及防護措施
金屬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因腐蝕而受到的損傷或破壞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一些常見的腐蝕破壞形態。
1)均勻腐蝕———腐蝕均勻地分布在整個金屬表面。它屬于全面腐蝕的一種形式。
2)電偶腐蝕(雙金屬接觸腐蝕)———兩種不同的金屬在同一種電解質溶液中發生電聯接(相互接觸或用導線聯接),電位較負(較活潑)的金屬更強烈地受到腐蝕,電位較正(較不活潑)的金屬或電子導體的腐蝕減緩。這種由于不同金屬的接觸并產生電流而引起的腐蝕稱為雙金屬接觸腐蝕或電偶腐蝕。例如當用銅螺釘把兩塊鋼板聯接在一起時,螺釘周圍的鋼板比其它部位的鋼板腐蝕嚴重得多。
防護措施:力求避免異金屬相接觸;在異金屬接觸處要采取絕緣措施等。
3)縫隙腐蝕———金屬之間或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由于存在特定的狹小縫隙、縫隙限制了與腐蝕有關的物質的擴散,從而造成了縫隙內的腐蝕,稱為縫隙腐蝕。該腐蝕與孔穴、搭接縫、墊片底面、沉積物、螺帽、鉚釘等處存在少量不易流動的積液有關。
防護措施:力求有較合理的結構設計,雷蒙磨機減少各類縫隙;設計容器時要避免死角,便于排凈液體,力求使用不吸濕材料做墊片。
4)孔蝕———在金屬表面的局部區域產生向深處發展的小孔的腐蝕形態。孔蝕是對設備破壞性最大的腐蝕形態之一。
通常容易受到孔蝕破壞的金屬有鋼鐵、 不銹鋼、 鈦、 鋁、 鎳等。一般來說, 提高金屬材料的純度和表面光潔度, 除去介質中的氧和氧化劑、 提高介質的流動速度等, 都利于減緩孔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