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選礦新技術的研究有新進展
進入21世紀,為了改善高爐的技術經濟指標,降低成本,提高自產礦的競爭力,從而保證鋼鐵生產的經濟技術安全,國內專家提出了“提鐵降雜”的學術思想,推動了鐵礦選礦新技術的研究。通過近幾年選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中國在貧赤鐵礦選礦工藝技術方面居國際領先水平,磁鐵礦選礦工藝技術有了新進展。
20世紀50 -70年代,處理貧赤鐵礦的主流技術是焙燒一磁選和單一浮選。水泥回轉窯生產技術指標較差,鞍鋼東鞍山選礦廠是處理能力最大的貧赤鐵礦石浮選廠,精礦品位在62%以下,回收率小于70%,處理難選礦時,精礦品位小于59%,回收率僅46%左右。雖經不斷攻關改造,技術經濟指標有所改善,但沒有突破性進展。2001年以來,鞍鋼齊大山鐵礦選礦分廠、齊大山選礦廠和東鞍山燒結廠率先實施“提鐵降雜”戰略。成功地研究出“連續磨礦一弱磁一強磁一陰離子反浮選”和“階段磨礦、精細分選、重一磁一陰離子反浮選”全套工藝流程,并配套開發了新型高效陰離子捕收劑RA系列和MZ系列,在國內首次成功地將陰離子反浮選技術工業應用于赤鐵礦選礦,在齊大山鐵礦選礦分廠取得精礦品位66. 80%、Si02含量3.90%、精礦回收率84. 280-/0的指標;在齊大山選礦廠取得精礦品位67.1%、Si0:圓錐破碎機廠家含量4.50%、精礦回收率720-/0的指標;東鞍山燒結廠鐵精礦品位也超過了65%,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鞍鋼、齊大山、弓長嶺等選礦廠“提鐵降雜”技術改造的成功,使鞍鋼2002年高爐入爐原料(鐵精礦)鐵品位提高3. 00個百分點,二氧化硅降低3.21個百分點,鐵精礦質量達到或超過了進口鐵精礦,選廠總效益達3. 41億元,煉鐵效益5.44億元,節能1.0億元,項目總效益9. 58億元,同時增加了10億余噸可利用的鐵礦資源。目前中國太鋼尖山鐵礦、本鋼南芬和歪頭山鐵礦、武鋼金山店、舞陽選礦廠、攀鋼選礦廠、酒鋼選礦廠等大中型選礦廠和很多小型民營廠都在積極實施這一戰略,為我國鋼鐵行業的進步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