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顧過年一年的發展時,總有一些關鍵詞概括行業總體發展情況,總有一些關鍵詞值得我們銘記,《墻紙世界》盤點中國墻紙行業2011十大發展關鍵詞,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的歷程。
產能過剩
在墻紙行業年度盤點中,"產能過剩"是首先被大家所想到的關鍵詞,也是這一年來,行業里最熱門的關鍵詞,無論是行業協會、行業媒體、還是墻紙企業本身,都已經深深的體會到了"產能過剩"的現實。據不完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壁紙市場需求總共1.6億卷,但實際產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到2011年,隨著新工廠投建,新生產線的不斷上馬,全國的生產線已超過400條,按每條生產線一個月生產十萬支計算,一條生產線一年就是1200萬,400多條生產線一年的產量就達到4.8億卷,假設2011年的市場需求也定為1.6億卷的話(暫不考慮市場需求的遞增),那么從2011年的產量、實際需求的對比來看,墻紙行業今年就過剩約近3億卷。由上述簡單的計算數據可以看出,"產能過剩"的狀況已非常嚴重。
瘋狂增長
在第一個關鍵詞"產能過剩"的背后,引出的其實是行業的瘋狂增長。在本刊記者采訪眾多墻紙企業負責人時,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談及2011年是墻紙行業瘋狂增長的一年,無論墻紙品牌數量,墻紙生產企業數量,或是生產線的數量,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目前,全國的墻紙品牌數量超過1000個,墻紙的生產企業也很快突破200大關,而生產線,據保守統計,目前已經超過400條,與去年同期的數量相比,已經翻了一倍。
同質化競爭
行業瘋狂的發展,呈現一種非理性的態勢,導致設備、技術、研發能力、人才儲備、管理資源等要素遠遠跟不上這種發展速度,這也就直接造成了設備的同質化、工藝的同質化,最后變成了市場上產品的同質化,甚至連版本名稱都是雷同的。仿冒、抄襲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亂象,對品牌的建立、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造成極大的困擾。
"墻紙是藝術與時尚的結合,抄襲、仿冒讓這個原本需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行業競爭陷入無序狀態,市場被搞亂,對行業發展造成極大傷害。"很多業內人士發出類似的感慨。但同質化競爭這種現象在一段時間內還無法消失,還將影響著墻紙行業的發展,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走上自主創新和研發的道路。
渠道下沉
"有人的地方,就有房子,有房子就需要裝修,有裝修需求就會有機會"。當2011年墻紙企業在一二線大城市的渠道戰爭硝煙滾滾時,有些企業已經先知先覺,開始部署三四級市場。筆者在南方一個并不富裕的小縣城走訪市場時發現,墻紙專賣店已經開到了這里,玉蘭、歐雅等熟悉的墻紙品牌在這里都能見到,一個不大的建材市場,專營墻紙的店面就達十多家,而專賣店也有好幾家。面對縣鎮一級市場,面對廣大的農村市場,有墻紙企業負責人將其形容為"一塊市場肥肉","渠道下沉"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
行業洗牌
行業洗牌是個并不新穎的話題,因為每個行業的發展都曾經或者正在經過一個"洗牌"的過程,但這個并不新穎的詞在2011年被廣泛的墻紙界人士提及,中國的墻紙行業將要面臨洗牌的困境。
在過去的三、四年里,中國墻紙行業持續瘋狂增長,幾年的時間就超過前面20多年的發展總量,很多業外人士被墻紙行業"高利潤"的假象所迷惑,被大型展覽會上的熱鬧非凡所吸引,于是紛紛進入墻紙行業,試圖分羹市場,新的工廠多了,新的生產線翻倍增長了,產能也隨著瘋狂增長了,形成今日產能供過于求在3倍以上的產業病態。另外,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影響,以及行業的供求失衡,也直接影響了墻紙行業的市場,大環境如此,下游企業自然存在著危機。這一個內因,一個外因,"內憂外患"造成了今天行業面臨洗牌的困境。
洗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洗牌中被淘汰,要想成為市場最后的"剩"者和勝者,提升企業實力,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堅持品牌化發展,提振消費者信心才是眾多墻紙企業該走的道路。
綠色環保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墻紙給普通老百姓的印象并不怎么環保,2011年春晚的小品里,蔡明一句"這墻紙啊,不環保,撕了。"引得無數墻紙行業人士的反駁。現如今,墻紙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基材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自然也帶來了產品質量的整體上升。2011年,很多墻紙品牌在參展、投放廣告、制作宣傳手冊時都將"綠色環保"這一個關鍵詞放大并置于顯眼處,各種健康環保的概念也層出不窮,環保的無紡基材、環保的天然棉麻基材、環保水性墨水印刷、環保的功能性墻紙……等等,為消費者上演一出又一出"綠色環保"大戲。
多品牌運作
雙品牌或多品牌運作在墻紙行業已不鮮見,如柔然壁紙不僅擁有"柔然"品牌,還有"迪曼森"品牌,北臺壁紙在原來的"阿里山"、"洛陽北臺"兩個品牌的基礎上又創立了"吉家"品牌,歐雅集團旗下擁有"歐雅"、"優麗歐"、"泰坦"、"比亞特"、"范雅"、"凱雅"等一系列品牌,威邁壁紙在今年也成功推出了第三個品牌"圣弗蘭爾"……多品牌運作的趨勢在業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對于為什么要進行雙品牌或多品牌運作,筆者得到的答案是:多品牌運作是由市場決定的,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市場細分,甚至不同的渠道模式,多品牌運作是為了讓產品體系更加完善,覆蓋不同的消費群體的需求。
筆者認為,隨著企業的多元化擴張和產業的整合,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會不斷出現多個品牌。如何成功運作這些品牌,使之互補,降低品牌運作的風險,提高品牌的整體價值和影響力,是這些多品牌運作企業應該探索的問題。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開始全面入侵家居行業,這已成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墻紙企業開始加入到這一行業,在淘寶網搜索"墻紙",隨即就搜索到100多萬件相關商品,而入住淘寶商城的墻紙品牌專賣店也已超過10家,如玉蘭、格萊美、愛舍、紙尚美學、博藝等等品牌。而據筆者采訪時了解到,正在醞釀開拓電子商務渠道的企業也不在少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品牌加入電子上商務的大軍。
對于墻紙行業,電子商務還剛剛起步,雖然未來看上去很美好,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表示樂觀,即便是已經起航的企業也在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包括消費者體驗問題、服務問題、施工問題等,還有電子商務渠道與傳統渠道是否形成沖突?如何解決?這也成為一大課題。未來的道路到底該怎么走,需要"觸網"的墻紙品牌共同探索。
但中國墻布網認為,電子商務渠道與傳統渠道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定會是并肩作戰,共創墻紙行業的美好未來。
保障房建設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的3600萬套保障房計劃,預計將拉動約3600億的家裝市場消費,為家居行業注入一股新的發展動力,那么一直被老百姓誤解為"奢侈品"的墻紙產品能否有機會攻入保障性住房項目?特普麗墻紙董事長楊冀給大家算了一筆帳,"如果中國的墻紙普及率比較高,在保障性住房上普及使用,按1000萬套保障房計算,每套房子面積一般在40到60平米,就按50萬平米算,一千萬套就是5億平米,光保障房這一塊就要消耗1億卷墻紙。"這個數字讓業內人士聽上去很興奮。
而據了解,保障房這塊市場大蛋糕并非遙不可及,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任長青日前就表示,通過協會半年的努力,城鄉建設部已經發文把墻紙列為保障房建設的采購平臺。這也意味著墻紙向保障房裝修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價格戰
為什么外觀看起來差不多的壁紙,有的店里賣200元/平方米,有的店里卻只賣120元/平方米?有的店甚至更低?壁紙市場的價格暗戰隨處可見。在今年,價格戰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展銷會上,有廠家甚至打出了無紡布壁紙48元價格的宣傳單。價格戰不僅消弱了行業利潤,也讓市場變得更加混亂,嚴重損害了廠家、消費者和經銷商的多方利益。雖然一些小品牌壁紙的低價格起初更容易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但是由于產品質量不高、服務不好,往往引來消費者諸多不滿。很多消費者在選擇了低價格后,也往往犧牲了應該得到的服務,享受不到高品質壁紙帶來的家居享受。從壁紙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價格戰"不是取勝的法寶,也阻礙行業的良性發展,而品牌壁紙將有著更大的增長空間。
或許,過去的一年還有很多關鍵詞值得我們去記憶,如行業標準建設、多元化發展、自主創新等等,我們不一一例舉,每個身處業內的墻紙人士都在經歷著、感悟著、成長著,2011年終將畫上句號,新的一年,該有新的憧憬,新的規劃,新的發展!
2011.12月止墻紙行業發展的十大關鍵詞大盤點---中國墻布網
同類新聞資訊
相關評論
共0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