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旬之時,市商務委就已經傳出擬推行家具“以舊換新”政策,如今居然之家率先嘗試家具“以舊換新”,建舊家具再利用中心,為破解舊家具回收難題找到了一條新出路。
昨日,居然之家宣布,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舊家具再利用中心即將亮相北六環,回收的家具將在此地進行分類、拆解,最后由專業公司進行處置,實現舊家具的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那么,之前為什么沒有人愿意嘗試呢?因為舊家具如何處理或再利用成為了最大的難題。其中板式家具的回收處理尤為困難。
和實木家具用純實木制作而成不同,板式家具的主要材料是用木質纖維材料和膠粘劑制成的刨花板,不能回到工廠用于再生產,只能成為廢料。市民家中的舊家具如果是板式類的,除了扔掉外,最大的去處就是廢品回收站,當做廢品以極低的價格一賣了之,最終可能給環境造成再污染。家具中的海綿等原料,如果不做專業處理,也會成為“環境殺手”。
居然之家“以舊換新”中遇到的三大難題
家具由誰評估、由誰負責運輸和物流、由誰進行處理。前兩個難題在“以舊換新”的實踐中很快得到解決,舊家具的處理卻是個難題。居然之家最初用于存放舊家具的倉庫前后共清理了8次,仍然裝得滿滿當當。汪林朋說,市商務委公開宣布要進行家具“以舊換新”的政策之后,他感到壓力,“自己帶了頭,不應該帶一個壞頭,應該找出一個處理舊家具的切實有效的辦法來”。
在思索與調研的基礎上,居然之家找到了舊家具的處理辦法,即建立一個舊家具再利用中心,由專業工人對它們進行分類,凡是實木類的舊家具或玻璃茶幾,將在清洗、翻新后送入舊貨市場,提供給有需求的消費者,實現二次銷售;凡是板式類的舊家具或者沙發、床墊等,則通過分類、拆解,按照玻璃、板材、金屬、布料、皮革、海綿等類別分別整理后,由居然之家交給專業公司進行回收。汪林朋透露,刨花板類板材從家具上單獨拆出并絞碎后,是煉磚的好原料,可以供給磚廠用于生產,海綿經過相應的處理后可以交給電廠,作為燃料用來發電。據悉,目前居然之家已經簽下場地,正在組建隊伍,很快將進入實操階段,據粗步統計,居然之家一年將為此投資上千萬元。
家具“以舊換新”的最終方案至少有兩點必須體現:
一:在拉動消費的同時,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成本可控,能夠把補貼真正落實到消費者身上。舊家具處置難題的破解,或許將為政府制定家具“以舊換新”的具體細節提供參考。
居然之家率先嘗試家具“以舊換新”破解回收難題----中國墻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