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暫代大陸總經理的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也說,經過多年在大陸市場操兵,特力屋應該已有足夠經驗可往二三級城市發展,包括重慶、武漢、長沙、南京等內陸城市,將會以500-800平方米左右的營業面積,選擇進駐當地核心商場為主要策略。
“但這樣的模式有一個明顯缺點,就是租金合同非常短,對培育新市場、盈虧還未達平衡的店鋪非常不利。”蔣美蘭坦言。
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如果要在郊區開店,家居類賣場簽約都會簽5~10年,甚至10年以上,大面積,低租金,并且有充足的時間來達到盈虧平衡,但在市中心尤其是商業區,租金高不說,更要命的是簽約時間很短。“3年就很不錯了,一般都是1~2年,簽這么短的時間,完全不劃算。”
盡管有這樣的預估,特力屋當時并未抵擋市場的誘惑,許多商場以極低租金價格吸引特力屋入駐。“尤其是2009~2010年,特力屋在北京和上海開店比較多,當時的計劃是,先把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市場以遍地開花的規模優勢占領,然后慢慢培育盈利水平。”這是當時特力屋的拓展計劃,而新世界店就是這個時間段開出。
然而從2010年5月開業,到2012年2月底僅一年半的時間就匆匆關店。記者走訪新世界店當日,店長告訴記者下午時間為系統升級時間,無法營業,并禁止拍照。據新世界商場其他商戶透露,特力屋撤走后,將有一家影院入駐。
其實家居市場并不低迷
最近,“低迷論”成了家居行業上空的陰霾。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房地產調控對于家居企業而言仍然是難以逃避的難題。近日,全國各地的大賣場都傳出有廠商撤離的消息。有賣場負責人表示,如果房地產調控不放松,今年的市場仍難轉好,整個家居賣場在經營上會出現20%~30%的降幅。
但是在軟裝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靳小曼眼里,市場反而是利好的。她目前與石家莊的一家軟裝企業(以墻紙、窗簾、布藝為主)在進行線上業務的合作,去年其實體店銷售額為7500萬,今年的目標是1.5個億。“尤其是從軟裝供應商方面而言,他們對于市場的自信心還是比較強的。”
至于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靳小曼稱并不會影響到軟裝商品的銷售,比如床上用品、房屋裝飾用品等,反而會刺激這一方面的消費,因為在房地產低靡的情況下,消費者購房幾率小了,裝修的機會少了,人們更愿意把計劃裝修的錢花在裝飾方面,因為裝飾是他們補充生活的一部分。
而線上業務的繁榮,更是打破了“低迷論”。靳小曼了解的一家床上用品店,其銷售額提升的幅度很大,原來一個月為40萬,現在已達70萬,盡管這可能也是影響實體店的一個因素,但是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市場需求仍然是強勁的。
在整個行業中但最重要因素還是為消費者考慮,贏得消費者的心。就是把客戶非常細微的要求放大,規模化并不是指商品和店鋪,而是顧客的規模。